本报北京12月7日电(记者 梁若冰)今天,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会议室,来自海内外的文化学术界知名教授学者数十人围坐在一起,共同研讨刚刚过世的我国杰出诗人、翻译家、莎士比亚专家、文学评论家卞之琳先生在诗歌创作、英汉互译、学术研究等诸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令人景仰的人品文品。
社科院、北大、清华、香港大学和中国作家协会的江蓝生、黄宝生、袁可嘉、许渊冲、屠岸、高秋福、吉狄马加、张曼仪、陆建德等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纷纷发言,回顾探讨了卞之琳先生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就。与会专家认为,1910年出生的卞之琳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诗人。他的新诗精致隽永,虽受到英国浪漫主义和法国象征派的影响,但节制含蓄,究其根本,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。他创作的诗集《三秋草》、《鱼目集》、《汉园集》等有重要影响,曾受到徐志摩和沈从文的赞赏和奖掖。卞之琳编辑的收有1930年至1958年的新诗集《雕虫纪历》,被公认为我国20世纪诗歌史备受瞩目的诗集,他关于新诗格律的精辟见解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新诗理论。
许多学者还回忆到,卞之琳30年代的翻译文集《西窗集》被当时的文学青年竞相阅读,传诵一时。解放后,他试用“顿”的方法把英语素体诗移植到汉语中来,他译的《哈姆雷特》曾被用来给英语电影《王子复仇记》配音。他的《莎士比亚悲剧四种》(1988)代表了我国莎士比亚翻译的最高成就。有的学者认为,与翻译堪称双璧的是卞之琳的研究著作《莎士比亚悲剧论痕》(1989)至今仍是我国莎学研究中的里程碑式的论著。
1978年社科院成立研究生院以来,卞先生还培养了许多学生,今天他的学生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文学研究的中坚。此外,他还主编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中的《外国文学卷》。